蟑螂,俗稱甴曱(通常誤稱作曱甴),是一種有著億萬年演化歷史的雜食性昆蟲,泛指屬於「蜚蠊目」(學名:Blattodea)的昆蟲,目前已被發現大約有4000多種,與人類的食性重疊,部份蟑螂對人類的家居都有很強的入侵性,牠們繁殖力強,在人類家居棲身及覓食的同時,亦會傳播多種病原體,因此蟑螂普遍地被認為是害蟲。雖然很多人並不喜歡蟑螂,甚至要除之而後快,但在中國歷史上也有很多人開始吃蟑螂,例如東亞、東南亞等地。
除了其中大約有數十種會入侵人類家居,又有數種被人類飼養為寵物及作為寵物的糧食外,絕大部份品種只能在野外山澗樹林或昆蟲博物館中見到。家居最常見的蟑螂,大的有身長約3.0釐米(1.2英寸)美洲蟑螂(Periplaneta americana)、澳洲蟑螂(Periplaneta australasiae)及短翅的斑蠊(Neostylopyag rhombifolia);小的有體長約1.5釐米(0.59英寸)的德國蟑螂(Blattella germanica)、日本姬蠊(Blattella bisignata)及亞洲蟑螂( Blattella asahinai),熱帶地區的蟑螂一般比較巨大。家居蟑螂普遍夜行及畏光,野外蟑螂因品種而異,趨光性有正亦有負。
俗稱
近年蟑螂又被戲稱為「小強」或「阿強」,這是由電影《唐伯虎點秋香》(1993年)開創先河,劇中飾演唐伯虎的周星馳在一幕暱稱蟑螂是自己的寵物「小強」;後來由黃子華及鄭裕玲主演電視劇《男親女愛》大受歡迎,而黃飾演的男主角余樂天亦稱自己的寵物蟑螂為「小強」,因而令此稱呼街知巷聞。但亦有人[誰?]稱早在兩劇上演前,蟑螂已有此別稱。[8]
以現代的生物分類學,蟑螂約有4000種,其中約有數十種被認為是害蟲。
過敏源
家居的蟑螂的身體上帶有大量的病菌,也是哮喘病或其他過敏反應的過敏源。
就像很多其他昆蟲一樣,蟑螂的中樞神經不在頭部,牠的生命力十分頑強,有說蟑螂就算被去除頭部後也可以活動長至一星期的時間才死去。
天敵
蟑螂的天敵是蜘蛛(最常見的為白額高腳蛛)、蠍子、蜈蚣、蚰蜒、螞蟻、蟾蜍、蜥蜴等。某些鳥類也會捕食蟑螂,例如俗名「Cucarachero」(學名:Troglodytes audax)的一種鳥。另外,家貓、猴子及老鼠也偶會捕食蟑螂。蟑螂除了上述的天敵,討厭蟑螂,把其大量殺滅的人類亦可算是蟑螂的另類天敵。
角色某些蟑螂在生態上屬於清除者的角色,亦有一些是其他動物的食物來源。某些品種的卵在澳洲、泰國、日本及美國都被認為是高蛋白食品;而中華真地鱉是沿用已久的中藥,主治月經閉止、乳汁不通、筯骨折傷、瘀血痛腫等病症。
美國德州大學生物學教授指出,大多數蟑螂靠腐敗的有機物維生,這些物質裡含有大量氮氣,蟑螂食用這些有機物後,會透過糞便把氮氣排放到土壤中,再由植物利用。假如蟑螂滅絕,將對地球的氮循環造成嚴重破壞。
因為蟑螂反應敏捷,繁殖容易,累代週期快速等原因,這昆蟲亦經常被人類用作實驗的材料。
特性
蟑螂的腳會分泌直徑微米級(10的負六次方)的油脂,靠油脂表面張力產生的毛細現象順利爬上爬下,所以能攀爬牆面不掉落。
生態
生活週期
蟑螂是繁殖力很強的動物,一對德國蟑螂一年可繁殖成為十萬隻後代。平常其卵在卵莢內需要15天才能孵化出來,剛剛孵化的蟑螂是乳白色(某些種類蟑螂剛孵化出來時的幼蟲則是透明或半透明的)的無翅若蟲。若蟲取食不久,因昆蟲是外骨骼的動物,要長大就必須要脫皮,一齡若蟲大概1至2星期後再行第二次脫皮,等到第3次或者4次脫皮以後,就可以看見翅芽,但要達到性成熟之成蟲階段,平均德國蟑螂都要經過6-7次脫皮。而美國蟑螂則要脫皮10-12次才行。蟑螂的生長、脫皮次數和氣候因數、食物的獲得,有著密切的關係,一般德國蟑螂可在2-3個月內完成生活週期,是屬於不完全變態或稱漸進變態的昆蟲。
存活力
昆蟲學家發現12種蟑螂可以靠漿糊活一個星期,美國蟑螂光喝水可以活一個月,若什麼都沒有可以活三個星期。
另外,蟑螂亦可以閉氣達45分鐘。亦可以減慢心跳,降低新陳代謝以延長生命。
雖然蟑螂比起其他脊椎類生物有較高的抗輻射性,輻射致命劑量比人類高出6至15倍不等,然而果蠅的抗輻射性比蟑螂更加高。蟑螂的高抗輻射性相信是與細胞週期有關。輻射在細胞分裂的時候會造成較大的傷害。蟑螂只會在蛻皮的時候進行細胞分裂,而一個星期之內最多只蛻皮一次。蛻皮大概需要48小時完成。期間若有輻射侵襲,蟑螂的細胞將會受到影響。但並非所有蟑螂皆於同一時間蛻皮,即是說可能有部分蟑螂不受輻射影響。即使蟑螂在蛻皮的時候遭受輻射塵的侵襲,生存率仍然比人類高出很多。
科學家利用肢解的
2014-06-08 13:04:57 補充:
科學家利用肢解的 你可以唔睇
本文引用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40604000016KK07766
留言列表